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塔城 > 旅游景点 > 正文

塔城市:校服不保暖冬天难御寒

发布日期:2016/2/22 21:02:50 浏览:

编者按:“衣贵洁,不贵华。”学生统一校服不仅省钱、省时还能养成学生俭朴的好品质,从而杜绝攀比之风。学校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候或是整周都必须穿校服,但天气越来越冷,记者发现,新疆塔城市一些学校的校服都很单薄,穿着如此单薄的校服让学生如何应对寒冷学生是否该有冬季校服近日,记者就此在塔城市进行了走访调查。

天山网讯(记者解小英张钦尧通讯员赵秋博摄影报道)

学生:扛不住冷衣服“里三层外三层”

11月11日中午放学时,塔城市第五小学二年级学生费李心,背着书包走出校门,蓝色运动衣式校服被撑得滚圆,黑色秀堆在脚面上,显然有点长。

“我的校服是去年发的,里面穿得厚,一点也不冷。”费李心边说边掀起校服的衣襟,展示穿在校服里面的花秋衣、毛衣和丝棉小袄等。

看着费李心认真的样子,站在旁边的六年级学生吴佩勇敞着天蓝色羽绒服,露出里面被挤压出层层褶皱的白色薄面料的校服笑着说:“我们只有周一早晨升国旗时才穿校服,其他时间不用穿。”

在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大门口,刚刚放学、穿着校服的学生滕尚芸说:“穿校服省心也省事,现在学习很紧张,也省去了很多上街买衣服的时间。”

当记者问起:“过一阵,天冷了还穿校服吗”

滕尚芸有些踌躇地说:“学校要求天天穿,可是校服太薄,要是有冬季校服就好了。”滕尚芸还说,现在的冷还能扛住,过几天扛不住冷了,就抽时间去买件羽绒服,套在校服外面。

家长:应该有冬季校服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塔城市各中小学中只有第三小学和第一中学等少数学校有冬季校服,对于应不应该有冬季校服,家长会有怎样的看法

市民李学友的儿子在塔城市第四中学上学,因为天气转凉,李学友让儿子在校服外套件羽绒服,但儿子不是说穿两层衣服难受,就是说到学校脱了羽绒服没处放。

“穿的太单,儿子感冒已经一周了,到现在都没好。”李学友无奈地说。

李学友希望,学校能给学生发件加棉的冬季校服,希望冬季校服能柔软、透气、保暖效果好,哪怕费用稍高一些也能接受。

塔城市第五小学的学生家长丛婷婷也认为,学生应该有冬季校服。

丛婷婷说:“孩子在春、秋和夏季升国旗时,身着校服很正规、很严肃,但是冬季没有合适的校服,学生穿着各色、各式的服装,使本应有的庄严氛围大打折扣。”

学泻穿校服体现学生风貌

学生穿校服是身份的标志,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

塔城市第三小学总务主任周华说:“两年前,第三小学在学生家长的要求下,学生自费定制过一套加棉的冬季校服,可是去年以来还没接到家长申请,也没有再为学生订制加棉冬季校服。”

周华说,由于学生没有加棉的冬季校服,所以等天气转冷后,学校就不再要求学生升国旗时穿校服了。

塔城市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赵宗福说:“学生穿校服上学,是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有效途径。”

赵宗福认为,学生应该穿校服,第四中学计划明年与在校学生及家长商议,向教育部门提出“订制冬季加棉校服的申请”,使在校师生整体形象有所提升,展示出更加饱满的集体精神风貌。

教育部门:结合实用性订制冬夏校服

据了解,目前,塔城市农牧区中小学没有订制校服的要求,城区学校订制了夏装校服和秋装校服,只有少数学校自行定制了冬季棉质校服。对此,记者采访了塔城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张玉娥。

张玉娥说,根据去年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关于规范我区中小学师生统一着装工作的通知》及《塔城地区中小学师生统一

着装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塔城市于去年秋季,为一年级、初一年级、高一年级新生订制、配发了夏季校服和冬季校服。

学生统一着装,着装周期为三年,小学阶段可以统一订制两次,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可以统一订制一次。分春冬和夏装,各订制1套。所需费用财政负担40、学校负担20、个人负担40。

张玉娥还说,综合学校夏、秋季集体活动较多和棉质校服成本高、穿着时间少的特点,塔城市各中小学,在校服款式上大多选择了短袖体恤、短裙短裤为夏季校服,长袖运动衣、长裤为冬季校服。

对于各中小学另行订制冬季棉质校服,教育部门没有硬性要求或限制,可根据各校学生家长要求自费订制。

校服应更人性化

为了御寒,有的学生在校服内穿得层层叠叠;有的学生干脆将校服套在羽绒衣外面;有的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初一时校服是“宽衣大袍”,初三时却变成了“吊腿裤子”、“露脐装”……面对统一穿校服的尴尬,笔者认为,应更灵活、更人性化地管理。

首先,校服应有多种版本。校服不必非得保持运动服的样式,可以更灵活新颖,这样校服可以释放学生的个性和活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校服可以更漂亮。校服不是免费的,学生要花钱买,因而,学生也算消费者。学校多提供几款美观的校服,不必非得使用单调保守的颜色,这样做,能够提升学生对校服的认可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第三,校服租赁也可行。当学生需要穿统一标准校服时,对于校服过小或者没有校服的学生来说,若能从学校临时租赁是非常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既守住了购买校服自愿原则的底线,也减少了学生的尴尬。

显然,校服的多样性、新颖性与统一性、规范性并不矛盾。把校服搞“活”是完全可行的。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学校多付出一点努力,校服变得更美一些,都可以让学生们更爱校服。

国内校服发展史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

(原标题:塔城市:校服不保暖冬天难御寒)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